星期四, 3月 02, 2006

吳際平老師給我們的, 畢業的話


高中導師吳際平老師在畢業紀念冊留了一句話
"同學 什麼樣的年紀 做什麼樣的事"
對這句話最近有點感觸

現代許多罪惡 痛苦 都存在於 沒有那樣的年紀 就想做那樣的事
17歲少年 心智未開化就想要裝老 自以為成熟 自以為公理正義
上了年紀才知道 成熟是痛苦的累積 公理正義是更成熟的人說了算的
到了一個年紀 真的做了點事 就會有累積痛苦 也知道怎麼去構築公理正義

22歲少年 大學畢業 就想像一般工作數年的人一樣有車開 到處應酬吃好料
想這樣做 但是卻用現金卡去借錢來實現
這就是年紀還沒到 硬要去做 換來的就是提早累積痛苦
越早開始累積 這輩子累積起來的痛苦就越多 年老時就會很成熟
但是這不見得好

30歲以上的人 看到老人事業有成 也許開始考慮跳槽之類的事
但那是人家的累積 人家就是硬生生多你個十年二十年經驗
只要努力過那差別的十年二十年 到了那個年紀 也可以做一樣的事

再上去的 我就不知道他們的心情了
也許50歲的看到人家退休 自己也想退休 就開始做半退休狀態
60歲的時候看到人家七八十歲就要面臨人生的終點 開始忐忑不安 無所事事
但這些時候 其實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人生也不會有什麼退休或真正的終點啊
年紀大時 就要積極地看這些事了
在那種年紀 就可以開始想
50歲時 有什麼事只有我可以做 60歲時 有什麼事是之前都不能做的

哈 不過因為是記述感觸
也許感覺不出來這上面的文字有什麼幫助
我想這其實並沒有要振奮什麼人心
只是想要了解 對於生命就是往往有一種無奈感
如果真的照著什麼樣的年紀 做什麼樣的事去做 那就更會有一種呆滯停止了的感覺
但真實的命運 卻總是那麼叫人無奈 無助
人類存在在地球上, 沒有其他外星生命相陪伴; 也會無奈無助嗎?
這一切一切其實都是要能夠-知足
在有了知足的情況下 就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後再去加以補強了 這樣子自己在內心裡製造出的痛苦 自己可以消化掉
但是 卻能夠在沒有真正痛苦的體驗下 得到痛苦的領悟
然後才能說 年紀又更上去了
也許我們就是要像傅斯年校長所說的 每天留三小時給自己去思考
也是領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