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02, 2006

光華商場的沒落

初次到光華商場, 應是國二的時候.
週邊充斥著一堆賣大補帖的賣家, 那時候去買, 一片CD六百元.
內容倒是不少, 挺好用, 也覺得物超所值.
店家親切, 免費組裝電腦, 還幫灌軟體, 服務週到呢..

到了高中, 通勤上下學, 幾乎天天經過台北車站和光華商場,
想著想著就跳下公車去逛一逛, 每天拿不同東西的報價,
一直思考自己夢想中的電腦要組成什麼樣子, 光華在那個時代是熱門的.
大補帖仍然在賣, 但是已經進展到有網路購物的雛型了.
我主辦的第一個團購是在高一. 大家一起買大補帖把價格壓低, 一片變250元.
乍看之下很便宜, 也是因為那時候燒錄機還是貴到爆, 不然怎可能會去買..
但這時候Windows 95出了, 店家也開始莫名地尊重版權, 不輕易幫陌生客灌.

大學時, 可說是電腦產業已經飛在天空.
所有產品可說是每週都有可能會有新的版本來更替.
電腦規格變得沒有必要常去注意看又有什麼改變, 因為他隨時都在改變.
身邊的每個人工作開始都脫離不了電腦.
光華商場裡最擠的時候大概也是這時候, 每個人都看著一張張的報價.
組著一台台的電腦, 拿回家去打電動.
光華週邊店家也沒閒著, 業務員永遠是個不夠用, 估價單一張接著一張開,
電腦一台接著一台抱出來, 店多到連國際電子廣場地下室都很多人在排隊買電腦.
路邊賣大補帖放的補帖目錄已經不用一張桌子裝不下了, 補帖目錄也要印成彩色,
不然大家是連看都不看. 更甚者, 許多會去逛的人都有朋友可以代燒.
到我大四時, 燒錄機變成普遍到低下的一種電腦配備.
補帖開始淪落為奸商欺騙觀光客的斂財工具. 會買補帖回家的都不太懂電腦.
拿了補帖回家才發現花了一兩百買了張空片回家.

而後又過了四年, 光華拆了, 週邊店家不斷更新.
在二樓的店家全數撐不下去,
而國際電子廣場地下室賣電腦的大致上都全數撤退, 逛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地下一樓只剩良興和對面那間賣電料的還撐得住.
地下二樓只剩裡面有間賣電動主機的婆婆的店還存活著, 雖然不知賣這麼貴總是誰去光顧..
光華商場搬家後, 人潮雖然依舊, 但逛街的、嘗鮮的、擋路的多於交易的.
名匠老闆日復一日地跟年輕學子灌輸名匠(手感第一)吉他學. 手機黑店也開始充斥其中.
舊書攤開始不賣舊書只賣新書, 更多的是改賣VCD或DVD, 盜版日劇不斷換新包裝來提高售價.
再更甚者就整間店賣AV或H-Game更單純好賺.

晚上路過週邊店家, 在PTT的NB版上有人說燦坤旁的永昌二樓賣不少電腦包,
就上去看看. 沿途當然經過燦坤, 店員和客人大約呈現一種3:1的狀態,
不過起碼他們不會包圍著你讓你寸步難行.
再來經過幾間好像是賣電腦的店, 但也看不出來是不是真的有賣, 就到了永昌的樓梯.
樓梯口有三個人在問我要不要買墨水, 我說我要看包包, 他們面面相覷,
沉默了約十秒, 彷彿不知那是什麼,
其中一位大姊發難說: 「不然你要不要上去看看有沒有?」
我笑著點點頭, 自顧自兒地上去了.
一上樓發現是耗材店, 店員和客人的比例是5:1的狀態. 店裡面就我一個客人.
我表明來意, 得到意外的親切的回答, 而且說是可以儘量看.
很高興地看著好多牌子, wallaby, DICOTA, Targus應有盡有.
可惜沒有忍者包也沒青蛙包, 不過反正兩個包我都有過, 我是來看姊姊的袋鼠wallaby.
有位看似店長的阿姨來跟我說: 「全數標價再打七折」,
雖然標價比原廠建議售價高一成, 打了七折後還是約有原價八折的感覺.
而且比Yahoo拍賣便宜, 那大概也接近台北最低價了.
看完以後阿姨開始讓我東看西看, 果然是耗材店, 紙或墨水都有.
接下來阿姨還帶我到她們樓下的店面看, 她說: 「我們永昌有二十年歷史囉」
原來有二十年歷史了, 所以剛剛樓上的耗材看起來才會有一點年紀了.

店長阿姨帶著走到樓下的永昌, 就是我稍早路過的好像是賣電腦的店.
門口擺了一些感覺老氣的數位相機, 旁邊一排都是Notebook展示,
店裡面擺了一些桌子椅子, 活像個健康食品直銷公司的擺設方式.
阿姨說, 「隨便看看, 看到有需要的可以來買啊, 上禮拜有人來買DoubleA買了三箱呢」
我剛好想到好像實驗室有想買Conroe, INTEL的雙核心二代電腦, 就試探性地問問:
「你們有在弄中信局的標案或是學校的標案嗎? 」
不過店長阿姨顯然沒聽懂,
「我們這邊什麼學校都有人來買呢! 旁邊北科大啊, 台大師大都有呢~ 」
於是我又再點點頭微笑了一下, 感謝她的介紹, 打個招呼便離去了.

光華商場週邊店家, 其實多半都陷入這種狀態. 店面看來都是讓人訂電腦,
實際上能立刻拿到貨的沒幾家, 多半要等他們稍微調一下貨.
所以店裡的業務和桌椅便成了最重要的資產.
以前的業務可能還會以光華商場工程師自居, 對組裝電腦有一定的自信.
現下的業務看起來多是半路出道, 賣電腦的對電腦一知半解,
上面的說VIA CPU好賣, 到他們嘴裡可能變成VIA的CPU比INTEL的效能還好.
賣相機的可能只會用傻瓜相機拍照.
問著PENTAX A10有沒有賣, 可能還會拿Premier來跟你說這個牌子比PENTAX還大.
當然還是有專業的, 但是那種過去模式賣電腦的地方越來越少.
蠻常去TVBS大樓樓下的現代生活廣場,
文碩的翁姐和她那位工程師看來人數雖然單薄, 不似其他地方以業務和桌椅為資本.
但她們賣電腦這麼多年的經驗卻讓人感覺較可信任.
好歹她們也是從Pentium一路賣到Core 2 Duo的,
這樣子都沒辦法相信, 難道要去信那些半路出道的業務嗎?

從看著光華商場的13年來, 真的是改變很劇烈.
人情味的改變, 生意好壞的改變, 工程師自覺的改變, 營運模式的改變,
台北的秋葉原? 這名字大概只存在在過去了.
和秋葉原的專業程度比, 這個地方還需要大大地提昇水平, 而不是只想著賺錢而已啊!

沒有留言: